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cn-teacher.com)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 ……此处隐藏13569个字……学,用这10个同学平均每人捐书的数量估测全年级同学捐书的总量。
(3)广播操比赛,把我们班级的男生按照广播操队伍排列后,用前5名男生的平均身高来估测我们全班男生的身高情况。
通过辨析用部分平均数推测整体是否合理?学生内化新知。
应用环节,解决废纸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渗透环保教育,综合性较高,有利思维磨砺。
整个练习应用环节,我尝试让学生去分析辨析,不仅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思考,从而对运用部分平均数来推测总体水平有更深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第四框题《连乘乘加乘减》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更复杂计算做准备。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我教学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实际状况,重视过程教学和整体性教学。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看、找、想、算的过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的目标,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2、主动探究,在活动中感悟;
3、合作交流,在练习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意义,理解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使学生认识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迁移类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材难点是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法,操作法,发现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法。我重视观察,比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环节: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我分为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铺路搭桥,兴趣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让学生填写书中的表格
因数1.21.021.0021.0002
因数0.40.40.40.4
积
谁能说说,在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充分感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规律。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巧妙设疑。
同学们请看15×4×2=多少老师现在把这道题改成1.5×0.4×0.2,你会做吗?通过变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然后交待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小数连乘的意义,理解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第三环节,操作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例六,1.3×0.2×1.1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3×0.2=0.260.26×1.1=0.286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计算吗?1.3乘以0.2再乘以1.1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1.5×0.1 5.8×0.4×1.2 3.1×1.2×0.3 1.6×1.1×0.5
小结:
小数连乘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连乘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小数连乘的意义与整数连乘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小数乘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采用发现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观察以上题,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数和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是被乘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用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
a收集整理)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阅读书本,质疑问难: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为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体系,我让学生阅读9页的内容,提出尚存的疑虑,做到及时反馈。
五、巧设练习,发展智能:
练是数学课的重要特征,我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智能。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1.2 2.37×1.02×0.12 0.15×0.3×3.1
1.032×2.4×1.013.506×2.03×0.1 0.017×2.1×0.00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多少位?为什么?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 18×5×1= 2.5×0.4×2=
0.25×0.4×0.1= 0.18×0.5×0.1= 0.025×0.4×2=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的位数.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梳理概括,形成体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归结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