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假如》说课稿

时间:2023-11-25 09:55:21
《假如》说课稿

《假如》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假如》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假如》。《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这是一首儿童诗,文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的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缩”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为:1. 识字和写字。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为:读悟结合,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主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阅读教学程序,完成“初读感知、细读品悟、升华内化”的学习过程。配以课外延伸拓展,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充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感悟文本。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首先我出示一支笔,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学生说是笔,继而我这样导入

“这不仅是一支笔,还是一支神笔”。“神笔”一词,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我马上播放《神笔马良》的故事视频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而后又用一句话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

教给学生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我出示了两个自学要求。(一、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每一个字音。二、读完课文后,标上课文的小节号。)这样的要求简单明确,学生带着方法,带着目的去读,能够更好地在初读时就对课文留有深刻印象。

识字教学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字词的理解尽量做到方法直观形象,与文本想结合,与学生的生活想结合。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想象,配上动作读好以下几个词语“寒冷的北风、好吃的谷粒、红红的太阳、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学生想到了寒冷的冬天,想到了漫长的等待,想到了饿肚子的可怜等等,读得声情并茂。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接下来的语句教学,更有利于为文本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三、细读品悟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障碍之后,我紧紧抓住文本重点词句的练习,如“寒冷的,缩着,红红的,许多好吃的”“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等等词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悟文本。

此环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读:

1、读小树的“冷”

在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时,我出示小树在寒风中冻得枯萎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小树的冷,再进行练读,然后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学生听得很认真,不知不觉得都缩起了身子,我顺势引导,让学生在风声中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效果非常好。

2、读小鸟的“可怜”

在教学课文第二小节时,我这样导入“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可是树上的小鸟却还在发愁呢!”出示小鸟饿得哭泣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小鸟为什么发愁?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从而导出句子“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请小朋友们演一演,感受到了小鸟的可怜。

3、读美好愿望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这是文中小姑娘的美好期愿,怎样读好这样的愿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身临其境谈感受。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演一演小树,想象在寒风中的感觉,在学生演得入境之时,我及时提问;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啊,我听到有小树在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呀?小树小树,现在你最想得到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以此在情境中师生交谈,学生说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受,自然在配乐朗读时真情流露,小女孩的愿望似乎也变成了全班小朋友共同的心愿。

(2)课件辅助促情感。

在教学课文第二小节时,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为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的愿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鸟妈妈到处寻找食物的动画图片,配上音乐,教师深情讲解(有了你们送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飞过高山、飞过田野、飞过森林去寻找食物了,也不用再飞到更遥远的小溪边、飞到梯田去了)从而感受到我们的帮助为鸟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也为小鸟带来了快乐。然后男女合作朗读,自然能达到朗读的效果。

四、升华内化

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提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从而出示四幅图片,作简单的讲解,让学生选择一幅图说一说:他们多么想——再拓展到在我们的四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帮助的呢?交流后我让孩子们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让——最后我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师生合作完成这首我们自己心中的小诗。

五、小结全文

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最后我这样问学生。学生们都知道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神笔,但只要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六、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 ……此处隐藏26059个字……整个地球都息息相关)

五、感受哲理,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由于这篇所渗透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哲理,学生初步感受,很难自己总结出来,因此教师就直接讲给学生听。

同学们看看这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现在如果有人再问你: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灰尘行吗?你们的回答是?是啊,你们看像灰尘这样我们这样讨厌的东西,从别的角度一看竟是与我们这个世界息息相关的东西,这多么奇妙啊!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事物、人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去认识事物,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

六、讨论收获,拓展延伸

同学们说明文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咱们了聊一聊总结一下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吧?

学生可以从三方面总结。

1、内容。(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

2、说明文的特点。(以科学严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的。)

3、表达方法。(为了使更加清楚明白,大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本单元基本都是一个自然段讲述一个内容。为了使更加生动、具体、吸引人,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本单元课文中使用最突出的就是: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作假设。)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可是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不仅要会说,更要会用这才是真正地学会,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我们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展示学生习作中的三个小片段。

七、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那么你们还想对灰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吗?推荐《37灰尘的旅行》

同学们运用我们这单元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一边阅读,一边画出来你了解到的新知识,找一找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八、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不行

息息相关

《假如》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闭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闭爱他人,闭爱生活,闭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进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瞅目标:有闭爱他人、闭爱环境、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开,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新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民。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串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新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意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穷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理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 “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 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白白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下昂。

(2)热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通知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先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难听了)。

4. 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先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第一段

1.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5. 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6. 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7. 过渡:“就这么一个白白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 师生配开读。

过渡:“是的,白白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热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白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例文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饱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进程也是张扬学生特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进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例文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假如》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