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说课稿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位置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这四篇课文分别是《看书》《路色的金鱼》《自己去吧》《轻轻地》。前三篇课文是儿童诗,以“爱学习,会思考”为主题。后一篇课文是散文,以“有礼貌,关心他人”为主题。本单元的课文反映的是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书写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渗透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现代意识。对儿童具有极好的教育意义。本单元的课文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情感浓烈,感染李强。
《自己去吧》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教育学生爱学习,会思考,有礼貌,关心他人。因此,本科教学要继续抓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训练。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猴、小鸭、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与文本对话。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们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出小猴、小鸭、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教法:
《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并且语言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了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因而,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创设情景,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三、说教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猴、小鸭、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说”联系实际想一想”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会说些什么?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其他小动物它们都会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并模仿课文续编故事。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带来了几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小猴、小鸭,小鹰),有一天,小猴想学爬树、小鸭想学游泳,小鹰想学习飞翔,你们想知道发生在它们身上有趣的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理解词(“自己”的意思,用“自己”说一句话),在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是我们需要学的(自己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学写生字。区别字形“自”与“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把字宝宝送到课文中会不会读,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两遍)。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思考:课文中写了哪几个小动物?说说课题中的话是谁说的?
(三)细读感悟、理解
1.请一名同学试着读第一段。学生评价。
2.指导朗读:小猴要吃果子,应用什么语气跟妈妈说?(请求、商量),妈妈的语气是亲切和蔼的,读出激励的语气。师:猴妈妈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它为什么让小猴子一个人去学爬树呢?猴妈妈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你们喜欢表演吗?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读好对话。
3.分角色朗读: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应用(请求、商量)的语气同桌互读。
4.检查朗读情况,老师读旁白,一名学生读小猴的话、一名学生读猴妈妈的话,全班交流,引导在读中感悟。提问:小猴它学会爬树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5. 师生分角色齐读。评价:同学们的朗读精彩极了,告诉大家,小鸭、小鹰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学吗?
6.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7.指名学生读小鸭的话,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点评指导。
指名学生读鸭妈妈的话,师:鸭妈妈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它为什么让小鸭子一个人去学游泳呢?(因为我知道它不会淹死,我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再读读吧!
8.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9.提问:小鸭它学会游泳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10 .学生以各种 ……此处隐藏17077个字……本文我计划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读通读透课文,感受翠鸟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第二课时主要进行角色体会,换位研讨,领会写作方法,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六、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自学14个生字,能自主选择重点或难学字与同学交流。
2、读通读透课文感受翠鸟美、文字美。
3、培养展示自我的欲望,努力使学生愿读、爱读,乐于与他们分享成功快乐。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角色体会,进一步感受文本美、鸟美,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2、进一步品读研讨,领会本文写作方法。
七、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组色彩鲜艳的翠鸟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课题中的“翠”字恰好是生字,且是难写字,所以在板书课题时,我会以请教者的口气向学生讨教:“翠字怎样写呢?请大家给我做小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翠”的“羽”部是不带钩的。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样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回答是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回答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也许还会有其它的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最后,我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引导学生感悟音韵的和谐美。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我们还没正式学习课文,同学们就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定能懂得更多。有信心吗?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谁学得更好。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南方的学生说普通话容易带上地方音,且本人普通话也不甚标准,加上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定利用录音朗读作示范,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听完录音,我向学生煽情:“这位阿姨读得真好啊。不知同学们能不能读得像她一样好,或者读得比她还要好呢?”并明确初读的任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不仅能把课文读通顺,而且还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读准它的拼音,记住它的字形,等会我们比比谁学懂的生字多。”
学生自读自学完后,我布置二人小组互查互助:“把你会读的生字词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不会读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教教他。两个人都不会读的做个记号,等会向其它同学或老师请教。”之后抽样检查哪个二人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多,加以表扬奖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这个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这个环节控制在5分钟以内。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同学们真能干啊,不用老师教就把生字学懂了,真了不起!请你再把课文读上两三遍吧,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看谁懂得的最多。”
学生充分地读了之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三)、竞读、展示读。
待学生读透、读懂文本后,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第二课时:
对于第二课时,我重点说说三个主要环节:
(一)、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通过开展采访活动,进行角色体会: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三个采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二)、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范文。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将采访活动转移到请教的角度,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让学生把从文本中间接得到的写作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从而领会到写作的方法。
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请求:
(1)、回去后我要写一篇介绍你们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你们这儿有没有现成写你们翠鸟的文章供我参考啊?谁帮我读读?
(2)、我的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帮帮我好吗?
(三)、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至课外的一个桥梁,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阔的课外领域中吸收更多的营养,通过设计下面两个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1)、网上及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有不少介绍翠鸟和其它动物的文章或书籍,你们可以去看看,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有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后,做了一个“翠鸟之家”网站。同学们可以向他学习,也试着做一个网页或出一份手抄报,技术上可以向电脑老师或美术老师请教。比一比,看谁的作品做得更好。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板书:
12 翠 鸟
外形:美 动作: 快
第二课时板书:
12 翠 鸟
(外形)——(叼鱼的本领)——(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