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这一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执著探究而成为著名昆虫学家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到感染,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们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法布尔执著追求、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
4、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走近法布尔
1、导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很好奇。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口袋里平时都装些什么吗?(生兴致勃勃地谈)
2、师过渡:同学们的口袋里装的东西还真不少,形形色色,看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喽!有位名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课件出示这句话)这位名人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口袋里也和你们一样装满了他喜欢的东西,你们知道他都装了些什么吗?(昆虫)想知道他对于他喜欢的东西迷到了什么程度吗?
3、速度全文,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来走近昆虫迷法布尔,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设计理念:正如法布尔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贴近孩子生活的导课,拉近了文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并且高兴、主动地去了解文本,了解和他们一样口袋鼓鼓的法布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自读自悟。】
二、品读文本,走进法布尔
1、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自读自悟,谈体会:
a.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3)、师引导: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布尔找纺织娘很不容易,那么他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他是怎么克服的呢?学生想象交流。
(4)、师生模拟妈妈找到法布尔时,两个人的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他的探究精神。
(5)、指导有感情朗读(自读—指读—评读—感情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
【设计理念: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学生自由读——默读——朗读重点句——有感情读等多种形式地读,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并且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
2、创造性读第三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1)、师过渡:法布尔对昆虫仅仅是“着迷”吗?对,是一种无法舍弃的“迷恋”。请默读第三段,用“——”划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语句。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并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结合重点做相机的点拨、引导)
抓动作描写(放进、包上、装进、欣赏)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指导感情朗读。
抓细节描写,结合自身体验,品读谈体会:
a.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b.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2)、师过渡:法布尔由于对昆虫的迷恋,每次总是美滋滋地把衣袋装得鼓鼓的,可是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3)、师生交流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阻止,并用朗读体现出来。
(4)、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法布尔作比较,感受法布尔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的精神。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和法布尔相似的情况吗?当你喜欢做的事却受到了父母的责骂、阻止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生自由谈)是啊,很多人会因父母的阻止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法布尔呢?
课件出示: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这个法布尔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理解不是法布尔不听话,而是由于他太迷恋这些昆虫了,是由于他的兴趣,他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一如既往地研究昆虫。
(5)、感情朗读,体现对法布尔的敬仰之情。
【设计理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教学这一环节,我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再创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
3、合作探究,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他走向科学殿堂的重要因素。
(1)、师过渡: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迷恋,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2)、生生、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3)、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 ……此处隐藏20665个字……布尔是 。(口头填空)
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着迷
你能从文中为它找出两个近义词吗?(交流:迷恋、痴迷……)
3、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知道这鼓起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呀?
4、过渡:法布尔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那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板书课题,齐读。)
二、细读课文:
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的?
自读要求(2—10自然段)。(幻灯片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划出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句子。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法布尔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捉到一只纺织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
(a)找纺织娘(板书:捉纺织娘)
① a 、(幻灯片3)“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出示纺织娘图(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它的喜爱)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什么?)
c、朗读(重点结合插图和“三天前”“终于”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
②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板书:捉甲虫)
有一天,法布尔捉到一只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的甲虫,他高兴极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甲虫?
出示:(幻灯片8)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幻灯片10)“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 )地放进蜗牛壳里,( )地包上树叶,( )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c、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1、这一天,法布尔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他的心里一定很高兴!(板书:捡贝壳、石子)可他刚一到家,就遭到父亲的责骂。
出示(幻灯片16):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爸爸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
2、出示(幻灯片18):母亲责备
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过渡: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的心情怎样?他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幻灯片19):“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能否把“放”换成“扔”“丢”?为什么?
(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十分喜爱昆虫。
4、如果你做一件事遭到父母的责骂和阻挡,你会继续做下去吗?
指名说。法布尔呢?读第十自然段。(幻灯片21)读出对昆虫的喜爱。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是啊,在法布尔心中,这些小虫子就是他的小宝贝。他整天沉浸在昆虫世界里。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22):“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
3、过渡(幻灯片23):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
5、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6、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7、学了这篇课文,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幻灯片24):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幻灯片25、26)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几句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幻灯片27)
1、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2、推荐阅读《昆虫记》或《昆虫物语》。
板书: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捉纺织娘 捉甲虫 目标专一
痴迷 捡贝壳 、石子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