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
2、欣赏小说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3、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对“金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从前我们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这些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感情。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绝对的重头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情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很遗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笔下,于勒作为菲利普夫妇亲兄弟,却被他们冷漠地躲开并抛弃。这是为什么?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按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请同学们复述故事。
3、思考下列的题:
⑴于勒是怎么一个人?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⑵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于勒,这是什么原因?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小组讨论思考题,推荐代表发言。
1、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坏蛋”,是全家人的“恐怖”,终于被“打发”到美洲。后来,据说在那里发了财,来信说,要“赔偿”哥哥的损失,并回法国和哥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子后,重又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在船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终被弃之家外。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明确: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这个“发了财”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盼望于勒回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订了上千种计划”,“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四、巩固提高
假设在船上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请你设想一下众人的反应。
五、课后小结,拓展延伸
小说要借助形象表现主题。于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从他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标准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的情节和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于勒展开。因此,本课时先从分析于勒的形象入手,可顺应学生阅读心理流向,也为其他人物性格的分析及主题的理解做了铺垫。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刻画的写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通读全文,理清情节脉络,然后从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析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点;
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是本文的难点;
3.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是学习本文可能产生的疑问。
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可以运用以前学得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本文主要是神态),语言等的浯句体会。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教师应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加之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设计
1.由于本文情节生动、曲折、有趣、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让学生充分阅读,从而理清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理解小说的主题。
3.教师可利用本文情节大起大落的特点,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个结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提出听课时的思考题。(投影仪打出)
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目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2.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
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后的归纳能力)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菲利普个是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 ……此处隐藏28861个字……。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 ① (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 ② (a、升b、跳c、现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文中画线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2)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3)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 )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作用是( )。
(4)“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5)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6)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划人物性格于本文形成对比)
5、写出与金钱或亲情相关的名言名例(不少于2句或不少于2例,正反均可)
参考答案:
1、注音释义
栈(zhàn)桥 牡蛎(lì)煞 (shà)白 拮(jié)据(jū)
诧(chà )异 褴(lán)褛(lǚ) 撬(qiào)开 嘟哝(nong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
1、人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3、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提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学生自己理出小说情节发展过程,教师着重指导分析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对表现人物提示主题的作用。
2、描写人物的各种写法,可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规纳、教师着重点拨这些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3、本课的设计程序为:
⑴速读──提炼情节──感知内容。
⑵精读──品细节──析人物。
⑶研读──规纳主题──引发联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速读──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文学家左拉曾这样评价莫泊桑的小说;“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伤口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发人深思的。”今天,我们就打开其中的一扇窗口,看看能引起怎样的思考。(板书课题、作者)
二、常规检查,读准提示中的字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 qiāo)煞白(shà bái)撬开(qiào kāi)诧异(chà yì)牡蛎(mú lì)褴褛(lán lǚ)
三、整体感知:速读──提炼情节──感知内容
要求: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个阶段的内容。
明确:非利普夫妇赶、盼、骂、躲于勒。
四、讨论分析这篇小说是怎样巧妙安排情节的
明确:
1、设置悬念:
作者先以洗练的笔墨叙述了非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勒衣锦荣归的重盼,悬念由此而起。
2、巧用插叙:
插叙于勒在非利普家中地位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于勒衣锦荣归的气氛。
3、情节意外:
本文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归来,与兄嫂巧遇的场面,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五、总结
这个情节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受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品细节──析人物。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析人物的心理状态
1、“毫无疑义……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明确:文中“初步打动”“迟疑不决”“怕花钱”“很不痛快”“怕伤胃”“用不着”“别把……惯坏了”等处描写,都表现了非利普夫妇的爱虚荣的特点。不同之处:非利普想摆阔绰,附庸风雅;而太太明知“怕花钱”却用“怕伤胃”来掩盖自己的面子。
2、“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您知道这家伙的底细吗?”
明确:这里的“一面……一面……”“后来”“随即”“最后”的一系列动作和评议描写,把将要问的事情一直绕到最后才提出来的那种既生怕漏了马脚,又要摆出一副假绅士的臭架子的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3、“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说……”“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明确:这些表情、评议描写了非利普确定是于勒时,从“神色不安”到“脸色苍白”“煞白”,两眼从“不寻常”到“呆直”,说话哑着嗓子,又结结巴巴,又嘟哝,特别是听了船长的话之后那段丧魂落魄的独白,活现出从热切盼望到突然跌入绝望的狼狈相,暴露其性格的虚伪。
4、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明确:发财梦使母亲不愿想念这是真的。
5、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他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明确:此时表现母亲很惊恐,但仍存一线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6、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随着他的语言和心态变化,一层层发展,直至毕露无遗了。
二、精读课文,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变化非利普夫妇的态度非利普夫妇的特征语言行动贫坏蛋、流氓、无赖打发虚伪、卑鄙自私、贪心势利、冷酷富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衣冠楚楚地在海边守候 贫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骂、躲避
三、概括本文的主题
明确:情不如钱;金钱至上。
四、联想练习
如果非利普夫妇在船上巧遇百万富翁于勒正在吃牡蛎,他们将会怎样?写成200字以上的短文。
五、结束新课
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板书】
非利普夫妇{赶盼骂躲}我的叔叔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