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花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体会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知识夯实】
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背景简介
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摇曳荷叶飘香的季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孙犁在绵绵细雨声中静静地离去了,享年90岁。巨星虽然陨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开得姹紫嫣红,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静静地绽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幽幽地散发着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白洋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白洋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优秀的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理清情节
思考1: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描写了几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几个生活场景拟一个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形式、内容
第一组: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第二组:杀敌送夫参军别意长——探夫不遇遇豺狼——又见水生战场上——抛却红妆换武装
三、鉴赏景物
思考2:本文结构并不复杂,情节也不跌宕起伏,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
明确:景物描写如诗如画
思考3:反复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尝试利用文中词句组合成一首现代短诗,并读给同学听。
明确:学生展示
总结: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思考4:这三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四、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考5: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水生、水生嫂、其他妇女等。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
思考6:分析“夫妻话别”的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 ……此处隐藏26992个字……疵
启发思考:文章第二段是否可有可无?若有,理由;若无,理由。
答案不固定,任学生发挥。
有。生活如此美好,岂容敌寇践踏。
无。1、没有提供人物生活的联系。
2、破坏了段落间的衔接。
3、破坏了文章的宁静的美。
结课:读完《荷花淀》,掩卷、闭目、深思。白洋淀里的人物鲜活的如在眼前,作家用他灵巧的笔,描摹环境,巧设对话,抓住细节,为我们塑造了心灵美的文学形象。这白洋淀的荷花永远的在我们心中摇曳。突然想到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一句话:“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她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七、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五人寻夫之前对话显示的人物性格。
板书:
荷花淀
孙犁
月夜话别 环境 宁静
寻夫遇险 语言 纯实 心灵美
助夫杀敌 细节 感人
荷花教学设计14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⑴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⑵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⑶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
(出幻灯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⑴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⑵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
(出幻灯句)
⑴荷花很多很大。
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
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
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
(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⑴给“冒出来”换个词。
⑵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⑶导读。
(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
(揭示三幅图画)
⑴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⑵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⑶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
(出幻灯句,齐读)
6、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⑴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⑵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⑶(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
⑷导读。
(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
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⑴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
(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⑵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
(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⑴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⑵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
(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清香)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活的画
花:有的……有的……有的……
荷花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画弧的方法。
2.掌握花瓣的两个弧之间的衔接方法,并用重复的嵌套画花瓣。
3.画出由五个花瓣组成的荷花。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多角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的浓厚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掌握画弧的方法。
2.掌握花瓣的两个弧之间的衔接方法,并用重复的嵌套画花瓣。
(2)难点:
1.掌握花瓣的两个弧之间的衔接方法,并用重复的嵌套画花瓣。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材分析:本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内容的第四课,是在掌握了用重复命令画圆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使用LOGO语言中的重复命令画弧,应用弧画出漂亮的图案。
教法建议:首先展示小海龟画的荷花,激发学习兴趣。分析荷花图案,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即画弧和画花瓣。把本课的知识要点整合在学习网站中,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合作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然后集体交流,提出遇到困难,突破重难点即花瓣的两个弧之间的衔接。在掌握了画弧和画花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画五个花瓣的荷花。由于花瓣的命令有点长,可以把它定义成过程,再进行调用,就比较简单了。当然也可以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荷花,但是命令比较长,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