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5 09:54:35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习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习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习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5~66页。教材分析

这节课内容包括:连加、连减两部分,其中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是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运算题是难点。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只需要一部计算,而连加连减要分两步计算,第一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差),第二部再用这个和(差)与第三个数相加(减)。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连续两步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所以在计算第二步时会发生困难。教材例题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小鸡图,又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注明第一步的得数,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继续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课学习的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一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它与两个数运算的不同点是:在计算时学生需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特别是要记住用前两个数相加(减)的和(差)来进行下一步计算,这是难点。尤其是在进行连减计算时,孩子难以理解第一次要用总数去减, ……此处隐藏3778个字……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讨论,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教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那种方法,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数学意义。

2.探究连减。

(1)情境演示。

师:芳芳正在忙的起劲的时候,表弟在一旁高兴地大叫起来,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

(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适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只做适度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初步小结:喂完小鸡,芳芳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及时地巩固知识、梳理刚刚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学到手的知识切实成为自己的本领。照顾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闯关游戏。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奶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们也一起学会了很多的新知识。现在,芳芳的妈妈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我们来接受挑战吧。

第一关:各显神通

1.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在小组中进行一个活动吧!(老师可以示范一组)用你的学具摆一摆,考一考你的同学,我们可要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活动得最好哦!

师:刚才小朋友摆出了很多连加连减的算式,怎么样在纸上画出连加和连减的过程呢?

学生说。

老师示范:连加几个部分加起来,我们可以分开画,连减需要减去几个部分,我们可以用圈去和划去的方法。

2.师: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打开书本72页,完成做一做。

反馈: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非常爱动,你光让他听,他还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摆出小棒,教师可以同时考查学生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掌握得如何。

3.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9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可以用 9 - 3 - 4 = 2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一方面是想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进而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关:火眼金睛

(1) 多媒体演示开始时的一组题。

师:今天我们又掌握了两种本领,仔细观察上课时我们做过的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 口算连加连减。

师:是的,我们发现原来这两个算式都能拼成连加、连减的算式,而且计算顺序也相同,那下面这些口算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2+2+2= 9-2-3= 10-4-1= 3+2+4=

8-1-5= 4+3+1= 5+1+3= 10-2-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

第三关:精打细算

师:学校打算组织一次秋游,可以带一些干粮。如果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么一些食物,你打算怎么买?用算式来表示。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蛋糕

饮料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3元

5元

师:好好看看、算算,怎么样才能买到自己喜欢又实惠的食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上联系课外的情境,增强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如春游时妈妈给你10元钱你自己如何安排等。课堂上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体现课堂效果的标准之一,因此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总结“我的问题解决了”很重要。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芳芳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芳芳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趁着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连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