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擦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擦力》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内容,制定了“透析生活中的摩擦”的教学设计方案。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学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 — 冲突— — 顺应(或同化)— —建构” 为基本模式。在上课之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 播放大约2分钟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课时再辅以生动形象的影视剪辑画面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首先设计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动和用手握住玻璃杯两个小试验,让学生体会感受摩擦力.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 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及生活、生产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其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科学,从而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 学习任务分析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摩擦力的概念,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活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该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现象,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为高中学习摩擦力打下基础。
(1) 教学重点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 教学难点
难点为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初二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比较好动活泼。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如控制变量法。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各种影响因素,灵活运用f=u、N.知道如何区分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知道静摩擦力为
O
2.过程和方法。经过摩擦力的探究学习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多种影响因素中“变量控制”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的互动与合作,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4、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汽车打滑,情景课件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4人一组,每组有玻璃杯,水,润滑剂,弹簧测立计,木板,毛巾,木块,钩码;小自行车。
5、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与什么有关?
(同学回答的有:)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课前播放有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的影视。播放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骑鱼”时是多么的浪漫,为何在鸡蛋清中却狼狈地摔倒?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课题:《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 然后把手用力压在桌面再一次拖过。(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动手体验)
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多媒体呈现上面这段话.同时向学生介绍: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
· 自评·学生通过观看实例后。直观地知道什么是滚动摩擦力,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减少了对有关概念的机械记忆。
师: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关摩擦力的例子?
生1:人跑步时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时有滚动摩擦力。
生3:擦桌子时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不错,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到处都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同学们知道怎么测量它的大小吗?
生:用弹簧测力计。
师:对,不过拉动时得匀速拉动。至于原因吗?我们下节课再探讨。(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然后分四人一组进行一个体验实验,然后交流:“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学生用一只手握住一圆柱形空玻璃杯的外壁,让玻璃杯静止在空中.此时学生能轻易地把玻璃杯握住.
(2)当在玻璃杯的外壁涂上一层润滑油后,学生再握住玻璃杯时就感觉到杯子要往下滑落,若想握住玻璃杯就必须用稍微大一些的力.
(3)不断地向杯子中注入水.随着杯中水的不断增多,学生就会感觉到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此时要想能握住杯子,必须不断加大握杯子的力.
(4)当水加到一定量以后,不论该学生怎样努力却再也握不住杯子了,杯子不断地向下滑落.
完成上述实验后,可以进行如下的 ……此处隐藏27969个字……凹凸不平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习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备注: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摩擦力》教学设计15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
(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
搓手游戏。搓手活动。
联系本节课的内容,缓解气氛。
一、导入
1.认识摩擦。
(PPT出示新旧两个鞋底的图片。)通过新旧鞋底的照片,引出“摩擦”。
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呢?2.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
(PPT出示四幅图)滑滑梯与身体、滑雪板与积雪、黑板擦与黑板、手和单杠之间都有摩擦。
提问:归纳一下,需要什么条件?
联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思考发生摩擦时需要的条件。(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触,运动)
“摩擦”这个词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摩擦的真正含义不一定真的领悟,这个环节在于把摩擦和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引出课题。
二、摩擦力
(一)感受并认识摩擦力
通过“人拉人”的活动,领悟拉力与摩擦力在水平方向拉动时,方向相反。
(二)摩擦力的大小
1.通过问题引出,摩擦力与拉力在匀速拉动时,他们的大小正好相等。
(板书匀速拉动大小相等)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测量这个摩擦力?
提问: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2.观看视频,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注意点。
3.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笔袋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活动,体会鞋底阻碍移动的感觉。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水平方向摩擦力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利用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知道摩擦时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并且用学生拉学生的方式与我们后面拉动物体的力的分析相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反复强调本节课的实验结果一定要建立在两个条件下才能成立。使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知识。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研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通过活动一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
(二)完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实验。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两个研究因素分开讨论,先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板书。
提问:我们再回去看看我们的实验,上课时我们一直在强调哪些注意点?
学生思考猜测影响各组摩擦力大小不一的原因。
学生领材料,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
学生思考,将结论补充完整。
让学生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而不是只有一组实验就轻易下定论,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性。
四、总结延伸
PPT出示一张图片,引出滚动与滑动。
分析思考图片中的摩擦。
引出滑动与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