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5 09:53:37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课(师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强调哪个词?试着读读,最好说出理由。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原因?目的?过程?)

(二)初读感知评评议议

1、过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有了问题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相信生词一定掌握的很好,有没有小老师带读?(带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实验过程的?最好能说出理由,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4、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我请三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三部分。谁愿意?其他的同学当评委认真听。(学生评)

(三)精读品悟

师:请同学们自读写实验过程的段落,想想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声音的延续,也就是字音要拖长。)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

4、多媒体显示重点句四: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四)释放积淀运用实践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视里,书上,有关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着冷静、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观察,关心他人,我们也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的事。由于时间有限,下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说,回家也可对爸爸、妈妈说。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

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

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

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

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注意“锤”是翘舌音。要求会写13

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 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 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 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 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 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 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 ……此处隐藏14837个字……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⑵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二、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3、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有了危险,小女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实验成功及教育家激动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假如你和朋友正在井下,而此时井突然要塌,但只有一个人可以从井口上来时,你会怎么做呢?读一读《一次成功的实验》,会对你有所启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提示学习方法:

(1)初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文中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并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易错笔画的字。

系:第一笔是撇。

绳:左右结构,右上部是“口”,不要写成“日”。

茶:上中下结构,下部是“ ”,不要写成“木”。

(2)读准下面的字音。

系着(jì) 不假思索(jiǎ)

(3)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激动:感情冲动。

(4)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一个教育家到一所小学请三位学生做一个游戏的事。)

3、边读边想,把不懂的问题用画“问题泡泡”的形式提出来。

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内容,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文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为什么让教育家这么激动?

(2)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描述小姑娘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语,想想小姑娘为什么这样做。

(3)你如果就在现场,你会想到什么?你会对谁说什么?

2、分小组学习。

3、小组汇报。

(1)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三位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瓶子放在地上,让三位学生手里各拿一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瓶口表示井口,铅锤代表每个人,井口每次只能上来一个人,此时井里发水,人怎样才能快些上来?结果三个孩子既快又有次序地上来了,让教育家感到很激动。教育家激动的原因是,这个实验在国外做了许多次,由于每个孩子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都把瓶子弄倒,谁都出不来,实验均是失败,而这次却成功了。

(2)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三位学生知道遇到危险要冷静,要开动脑筋,要先人后己。

追问:找出课文中表示孩子们先人后己的句子。

投影出示下面这句话:

一个女孩子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①指名读,齐读。

②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体会出这个女孩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

(3)投影出示:

女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由此我想到 ;想到 ;想到 。

①补充横线上的话。

(想到英雄罗盛教,为了救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想到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了保护羊群而冻伤了自己的身体;想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能过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们)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教育家到了一所学校请三位同学做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事。)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4

知识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了解实验过程,领悟文中女孩先人后己的合作精神。

人文目标:

要具备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准备:

文中实验所需要的瓶子和六个小铅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小声读课文,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说,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问题来源于学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的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解词)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

读后学生汇报,可以各抒己见,不要强求统一答案。(问题在学生中解决,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这次成功的实验的过程,并想想这次实验与教育家以往的实验的不同。

2、学生汇报交流,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3、指名操作两种实验过程。(教师扮演教育家与学生合作完成)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小女孩的话:“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让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同桌间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4、小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教育家所说的成功指的是什么?(由按次序、合作成功的角度体会成功的愿意)

四、总结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一谈再写下来。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