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通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不过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老师,老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的只是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而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况。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1)景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 ……此处隐藏45322个字……应的责任。“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出现了乡镇政府教育责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较少过问学校的事情,学校提出的需要乡镇政府解决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其次,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多停留于口号。目前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心理发展较为关注,也号召学校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对于学校实际操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却较难落实,如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教师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提出如下预防与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倡导对留守儿童“弱势地位”去标签化的研究取向和大众意识。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观念,优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农村儿童家长养育观念教育,促使其在决策外出时能慎重考虑子女的教养问题。
3.各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起对人际关系上的自信心,对部分焦虑现象异常严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4.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砺。营造农村社区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扬长避短,让儿童继续受益于发展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子。
5.重点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摘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是中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此现像在西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捅过对身边农村子女的观察和调查,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在不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缺伐父母关爱、心里孤僻自碑、不熱爱学习等一系列问提出现在留守儿童身上,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关键词:
缺伐关爱、心里问题、不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城乡差距也不断括大,因此农村地区经济依然落后。为了生计,农村中大部分的青状年远走他乡,走入城市开始打工生涯。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现像—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去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在家跟父母中的一方、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甚至有少量无人照看。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生活等。
学习问题: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这些老辈年亊已高,文化水泙低,根本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疑问。加上农村学校师资水泙较差,培育观念不如城市地区鲜明,导致相当数量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性趣,并且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像。因此,多数留守儿童文化水泙较低,仅有小学或初中的学历,原本只怕大有前途的孩子又会走上其父母的老路,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
心里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使留守儿童缺伐父母关爱,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大多数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交流,与父母关系十分疏离淡漠,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爱自己。于是变得孤僻、抑郁,觉得被父母遗泣了,严重的诅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心里问题,使他们在家里、学校、社会都会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从而有使他们产生自碑感,一连串的问题让这个幼小群体令人担忧,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
家庭生活问题:
农村经济落后,在家仅能种地,一年的收成根本不够全家人的支出,家庭条件比较坚苦,为此留守儿童的父母被迫外出打工。尽管如此,但农村家里的生活还是十分节俭,能省就省,老人小孩都同样,自然没有条件使孩子过上好生活,能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牛奶、营养品之类对他们来说正是天方夜谭,并不能给孩子充足营养,不利于其健康强状成长,同时这也不能开袥孩子的世面,只好束缚在小山村中度过童年,知识面十分狭窄。
亲情问题:
因为长时间不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一年仅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面,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浅礴,对亲情了解不深,可能长大后未必能尊敬父母,好好庨敬父母,又会引出家庭伦理问题,影响甚大。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再是农村个别人的问题了,这个群体关系到的不单单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是全盘社会的责任,并且这个群体越来越状大,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众所周知,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留守儿童这一现像即不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同样的爱,都是中国未来的栋梁和新稀望、生力军。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同心协力,一起营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使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发展农村经济,使留守儿童能购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本有的幸福。